艺术学专业介绍

 

艺术学专业介绍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艺术研究、艺术设计、影视传播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创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艺术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创作或担负专门教学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艺术学专业

1、艺术美学

2、艺术设计史论

3、艺术原理

4、影视艺术理论与传播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授予学位类别

培养方式

1、本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培养相结合,对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采用讲授、自学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定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单科考试考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等做出全面考核和评价,并作为中期筛选的主要指标之一。

3、认真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

1学术活动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方具有获得参加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规定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本学科专业专业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学期间,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且有据可查,否则不予认定相应的学分。

2、实践活动

全日制研究生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20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专科生上课的课内学时数一般不少于10学时。

全日制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野外考察)报告,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艺术设计史论方向的研究生毕业之前办一次展览,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影视艺术理论与传播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应创作一部DV艺术短片,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专业知识、艺术创作技能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等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本学位点在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筛选,4月中旬前完成。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

毕业和获得学位认定条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限度总学分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学位必修课修满规定的25学分,2、学术活动、社会实践获得规定的3学分,3、学位外语和科研成果达到规定的相关要求。4、学位论文完成规定要求。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通过中期筛选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检索和野外考察,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向专家小组做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经专家小组认可后立即开展论文撰写工作。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由分管院长和学位点负责人会同专家小组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3.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4.论文评阅、盲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盲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学位授予

按照《聊城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艺术学硕士生必读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赵连元,审美艺术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杨恩寰等,艺术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蓝凡等,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6] 蓝凡等,艺术学研究方法与前景,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7] 蓝凡等,艺术研究:艺术与影像/范式与教育艺术学,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8] 贺志朴等,艺术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 丁亚平,艺术文化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0] 王何峰,艺术美学论集:1979-1982,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3

[11] 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12] 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3] 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4] 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5] 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6] 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7] 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8]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9]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0]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1

[22]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3] 李砚祖,中国艺术学研究,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4]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25] 曹田宋,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6] 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7] 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8] 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9]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0]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1]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3]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4] 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5] 倪建林、张抒,中国工艺文献选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6]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7] 张道一,设计在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8] 廖军,视觉艺术思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9][]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40][]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梁梅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1][] 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2][]E.H.贡布里希,秩序感,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3][]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4][]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5][]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6][]丹纳,艺术哲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47][]杉浦康平,造型的灵魂,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8][]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9][]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0][]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51][]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2]倪骏,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5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4][]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1998

[55][]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泛读文献

[1]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卢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韩巍编著,高技术派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 许平、潘琳编著,绿色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5] 何晓佑编著,未来风格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 袁熙旸编著,新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7] 韩巍编著,孟菲斯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8] 张承志编著,波普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9] 曹方、邬烈炎编著,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0] 邬烈炎编著,解构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1] 何晓佑、谢云峰编著,人性化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2] 詹和平编著,后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3] 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4]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5] 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6] 腾守尧主编,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7] 荆雷,设计艺术原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8] 徐庆文,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9] 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0]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1] 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2] 荷加斯,美的分析,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3]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4]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5] 黑格尔,美学(共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6]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7]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8]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9]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30]卡温布鲁斯F著,李显立等译,解读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东岳论丛,山东省社科院主办

[2]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3]福建论坛,福建省社科院主办

[4]东南学术,福建省社科联主办                   

[5]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6]艺术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7]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主办

[8]当代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9]传媒观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